排列三和值准确算法
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排列三和值准确算法 > 新闻动态 > 阳光玫瑰崩盘之后,中国葡萄产业该如何破局?

阳光玫瑰崩盘之后,中国葡萄产业该如何破局?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9:14    点击次数:59

图片

潘伟在介绍今年的果品标准

也许是可塑性太强的缘故,我眼前这几串“阳光玫瑰”虽然看上去是水滴状的小穗形,但单粒重有18~20克,单穗重接近2斤,拎在手上沉甸甸的。

“这个果子我已经卖了,价格不低于10元/斤。”潘伟(西安市鄠邑区藤之梦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)介绍:“当时客商给我的标准是单穗重1.5斤以内,单粒重14~15克,当然做大了只要好吃也可以,价位更高,但一定要氯吡脲(处理)的果子,要求实心,有香味,糖度18%以上。”

图片

水滴状小串形的“阳光玫瑰”

我和他认识是在张掌柜的那场会议上。张掌柜介绍他是90后,2012年开始种植“阳光玫瑰”,是一位完整经历了“阳光玫瑰”兴衰史的葡萄种植高手。所以这趟乘着河南金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西安举办“'尤美’葡萄观摩品鉴会”之际,我去他的九月阳光农场一睹究竟。

“你最初种的'阳光玫瑰’长什么模样?”我好奇地问道。眼前的葡萄穗形规整,排列有序,但总觉得有点不自然,就像整过容的美女,有一种“假”的感觉。

“我最早就种了2亩地,当时还不知道怎么处理,所以种出来的葡萄是没什么形状的,而且还有核。”潘伟说:“但非常好吃,又香又甜,你走到园子里都能闻得到香味,所以回头客。”

图片

“阳光玫瑰”(左)和“户太8号”(2018年)

“当时能卖什么价格?”我又问道。

“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果商在收'阳光玫瑰’,我们就放在路边卖。”潘伟说:“当时'户太8号’卖8~10元/斤,'阳光玫瑰’卖20~30元/斤,效益很好,2亩地卖了20多万元。”

因为暴利,潘伟在2016年又种了十余亩“阳光玫瑰”,并放弃了原来在汽车4S店的工作,专心种葡萄。2017年,周晓杰在陕西渭南种的5亩“阳光玫瑰”卖了68万元,开启了“'阳光玫瑰’五亩换大奔”的时代。

图片

“阳光玫瑰”的结果状

“那时候是闭着眼睛都能挣钱,只要你有货。”潘伟眼神中还透露着当年的兴奋。那几年他平均每亩的净利润在6~7万元,最高一年达到8万多元。

但遗憾的是,2021年潘伟又和朋友合伙种了60多亩“阳光玫瑰”,属于高位进场,再加上天气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,这块投入400多万元的园子至今还没有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。

“这几年大部分'阳光玫瑰’糖度到15%左右时就上不去了,我记得以前的'阳光玫瑰’糖度上18%是很容易的,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'卡糖’现象?”我还想求证这个问题。

图片

出现卡糖的“阳光玫瑰”

现在网络上有一类水军经常吐槽说“阳光玫瑰”太甜了,不好吃。我怀疑这帮人压根没吃过“阳光玫瑰”,现在市面上大部分“阳光玫瑰”的口感淡而无味,更别提那股沁人心扉的玫瑰香味,所以口碑日下,变成了“不好吃”的代名词。

“跟产量、产区、地块、肥料以及处理方法都有关系。”潘伟罗列的因素跟付贤波说的基本相同,但他更强调处理方法:“用噻苯隆处理的果子,我们叫'噻果’。噻果只要产量稍微高一点就会出现卡糖……”

“你们是从哪一年开始用噻果方案?”我追问道。

图片

噻果(右)和氯果的差别

“大概2019年吧。”潘伟说:“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用量比较少,亩产量也不高,比如在5000斤左右时,底糖也能过17%或18%;但到后来亩产量越做越高,做到8000斤甚至上万斤,而且串子又大,搞到3斤左右,那种糖度根本上就不来。再加上种了几年之后,土壤中的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越来越少,所以口感就越来越差了。”

“口感差别在哪里?”我问种植者自己的感受。

“就是皮厚,空心,甜味少了,香味淡了,不好吃了。”潘伟说:“其实我自己也收过一段时间的'阳光玫瑰’,装礼盒卖给私域的客户,我们只收氯果(用氯吡脲处理的果子),因为我知道氯果好吃。但现在好吃的氯果已经很少了,只能自己做。”

图片

潘伟(左)和种植伙伴在探讨技术

我笑了笑,都说菜农种菜会专门留出一块地给自己和亲戚朋友吃,没想到果农也一样,会照顾自己的私域客户。比如,潘伟的大园子主供市场,亩产量在5000斤左右;小园子主供私域客户,亩产量控制在3000斤以内。当然,价格的锚定也不一样。去年潘伟卖市场的好果价格是5.5元/斤,礼盒装的精品果要25~30元/斤。

换句话说,上市场的以产量取胜,做私域的以品质取胜。

“接下来怎么办?”这是摆在全国十几万“阳光玫瑰”种植者面前的问题。潘伟正值壮年,又精通技术,更应该考虑接下来的出路。

图片

潘伟试种的“长野紫”

“我觉得出路就是差异化。”潘伟说:“别人还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做大串大颗粒的时候,我们赶紧舍弃掉。我认识的这些果商,今年都不要大颗粒(15克以上),他们认为大颗粒不好吃,市场走不动;还有的果商今年在找小众品种,比如这几天江南市场的一位老板想收'长野紫’和'七星女王’,但是现在找不到货。”

我发现他提到的这两个有差异化的品种跟张掌柜说的一模一样,联想到会议中他们说的主题,于是好奇地问道:“你会跟张掌柜他们一起干还是……”

“应该是一起干。”潘伟接着说:“我们想一起做一个品牌,配3种颜色,主发8月份。我们目前的规划是先做一个示范园出来,然后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种植户一起种,大概种个几百亩就行了。”

图片

三色搭配的普通礼盒

“你们提供种苗,提供技术,提供农资……”这不就是金玖公司在做的一种商业模式,唯一的差别是金玖公司有自己的专利品种,潘伟和张掌柜没有,只能从日本引进的品种中找几个有前景的品种,然后注册一个商标作为新品种名进行推广。

“农资我们不管,种植户自己买,我们不挣农资的钱。”潘伟解释道:“我们现在的想法是不在前端挣钱,而是跟果商一起做品牌,通过品牌来挣后端的钱。”

“但是,你们擅长的是种植技术,你不在自己擅长的环节上挣钱,反而想着去自己不擅长的环节上挣钱,这在商业逻辑上是行不通的。”我直言道。

图片

曹海忠和他种植的“阳光玫瑰”

年初时我跟曹海忠也聊过这个话题,他也想和别人一起做品牌销售,我说这条路是行不通的。因为果商拿这些种植大咖的葡萄是给足溢价的,想用他们的品质和名气去拓展市场,结果很可能是倒挂的。刘文豹跟吴小平合作多年,除了去年是盈利的,前面几年都是亏钱的。

“现在已经有两个果商愿意给我们投入资金,他们负责整体的品牌运营,我们负责技术,也有一两百亩的种植户想一起做。”潘伟强调道。

现在唯一欠缺的是针对这两个新品种在技术上还没有十足的把握,所以他们还在考察其他更容易种植的品种,比如黑色的“黑皇”和红色的“尤美”。

图片

红色早熟葡萄新品种——“尤美”的结果表现

“如果你们技术上没有问题,最后种植户种出来的产品也非常好,我们去看了之后也很认可,因为我可以对接到更高端的渠道,假如你原来定的价格是10元/斤,我跟种植户说,我出15元/斤,你不要卖给潘总了。你怎么办?”我直指这种模式的漏洞。金玖公司做授权种植的模式是基于有专利品种的保护机制。

甚至三色搭配我也觉得是一种小打小闹的做法,三个品种放在一起虽然能吸睛,但消费者品尝之后就会形成对比,从而起到相互伤害的反作用。

“明白,所以我们要自己先做,先把渠道打开,等做开之后再去推广。”潘伟解释道:“其实我们在前端也能挣钱,但我们想在后端挣更多的钱,所以想做长久的品牌。”

图片

潘伟(中)和他的种植伙伴在考察“尤美”葡萄

我也不想多说什么,接下来几年是中国葡萄产业的“春秋战国”时期,所谓“乱世出英雄”,坚守“阳光玫瑰”也好,换新品种也好,做大做强也好,过小日子也好,没有完全正确的选择,但不管怎么样,有了这些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与创新,这个产业一定会迎来新的曙光。

图片

2025年7月2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排列三和值准确算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